www.30abysses.com / TWY / 2017 / 02 / 02 / 雞湯:短跑、馬拉松、接力賽


BALANCE and EQUILIBRIUM



雞湯:短跑、馬拉松、接力賽

這篇文章討論對「目的(purpose)」 的認知;以短跑、馬拉松、接力賽為例說明思 考模式與策略的差異。

這幾年與網友談論閒聊人生計畫時,發現一個現象:許多人會不自覺地用短跑的方 法來跑馬拉松,自然是跑不出好成績(甚至連跑完全程也難以作到),也無法有效 鍛練根性(grit),然後進入惡性循環(愈心急就愈慌,愈慌就愈亂,就愈無法放下 短跑的思維)。

短跑 vs. 馬拉松

在這裡,先思考短跑與馬拉松的差異:

可以看出除了對生理體能要求不同之外,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心理壓力;一邊是十幾 秒就能看到結果,另一邊則是要數小時才會結束;一邊是沿著直線前進即可,另一 邊是要辨道而行。

把對這兩者之間差異的認知對應到人生之上,就可以看出,在「小時候」所習慣的 世界,就像是短跑一樣,簡單(simple)的線性模式:設定目標、定下辦法、直線衝 刺、達陣,如此反覆。

然而,隨著年紀增長,接觸的世界愈來愈複雜,鮮少有「照著前人劃好的直線跑道 衝刺就能安全順利達陣」這麼簡單的事,因為那前人劃下的跑道已跟不上時代的變 化。易言之,短跑(直線衝刺)的方法不再適用於「長大後」的世界,而是要針對 馬拉松特訓,轉換成耐力賽的心態。

體能、耐力之外的事

長大後的世界,與其說是馬拉松,更貼切的比喻是 「沒有地圖的 撒哈拉沙漠馬拉松 鐵人三項 」。

是故,只有技能、耐力仍是不夠的,必須要有面對未知的勇氣(courage) 、 毅力(resolve) 、力量(strength),也就是所謂的根性(grit)。

在無盡的可能性中,不停地觀察、質疑、假設、實驗、歸納,反思,追尋自己人生 的目的(purpose) 與熱情所在,掌握資源調度,專精(mastery) 己身核心業務,從 錯誤中記取教訓,從實戰中吸收經驗。

進、退不再是線性的加加減減,而是在平面、球面,或更高維度的空間、時間裡的 旅程;或許有時會遇到前人留下的路標,或許會發現從未有人涉足過的領域,但無 論如何,長大後的世界不再是終點一直線的百米賽跑,而是路途上有無數景緻、無 限可能的馬拉松。

結論

短跑、馬拉松本身並沒有好壞高低之分,兩者各有用途,但要注意以下事項:

一些可以用來自省的問題(question)如下:

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觀察自己,看看你在短跑、馬拉松兩種心態之間是否平衡。至 於根性(grit)的培養,那是另一個大題目,待日後思緒整理清楚之後再談。

後記:接力賽

如果說根性(grit)是短跑、馬拉松兩者之間的分界的話,「接力賽」就是在「時間 」這個維度上與短跑、馬拉松不同的東西。

在西元 2012 年(如果我沒記錯的話),我至 甘乃迪太空中心(Kennedy Space Center)一遊,參加一訪客參觀團的行 程,與一位退休的太空人座談,談太空人的生活、訓練、太空任務中的種種危險、 難題等等,最後聊到了「人類登陸火星」這話題;那位白髮蒼蒼的太空(老)人說 了一句讓我印像十分深刻的話,大意為:

登上火星的第一個人類,現在大約剛出生。

易言之,若人類能在接下來三十年內解決各式各樣的太空旅行技術難題,那麼,三 十年後,體力、腦力、知識、技能、心智正值巔峰壯年期的太空人,差不多在西元 2012 年前後剛出生。

一般人想事情,能想到一年、五年、十年的未來,已經很了不起;但這些科學家已 經在想 三十年 後的事,而他們之中有好些人是沒有再一個三十年可活的,是 故必須把這份意念與遠景傳承給下一代、下下一代、下下下一代,才能完成這個夢 想。

從少年的短跑,到成年後的馬拉松,最後開啟世代間的接力賽,把善與夢想延續下 去;或許這就是人活著的意義。



[ Contact us | facebook | hello@30abysses.com | 聯絡我們 ]


雞湯:短跑、馬拉松、接力賽 by TW Yang <twy@30abysses.com>
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 (CC-BY-4.0).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(CC-BY-4.0)